行业资讯 分类
TB体育通过改植换种提升品质打文化品牌提升知名度强化经营打开电商交易市场…… 广

  TB体育阳春三月,广东主要茶产区的茶园、茶山里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茶采摘季。说起广东茶,英德红茶和凤凰单枞最为人们熟知,但近年来广东茶的“英雄谱”上“新面孔”不断,它们中不少是多年“长在深闺人未识”,如今也陆续走出深山,走入大众视野。

  趁着天气晴好,韶关市仁化县红山镇白毛茶进入采摘加工忙碌时节。据了解,仁化白毛茶是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近年来,当地做强做精茶产业文章,着力打响“丹霞白茶”高端品牌。白毛茶作为红山镇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39万亩,每年产茶约600吨,产值约为5500万元。

  作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茶叶专业镇,目前河镇拥有规模化茶叶种植经营户30多家。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上,出自该镇白岭仔的神仙茶吸引了众多客商的目光。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以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政策扶持,南粤大地的山水茶乡纷纷打造出各具特色的茶叶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2022年,全省茶叶产业园持续建设,生产规模同步增长,年末种植面积预计147万亩,同比增长10%。

  今年2月,惠州柏塘镇一二三产融合茶叶产业园项目动工,加紧强化山茶产业优势;河源紫金是“中国蝉茶之乡”,通过“扩规模、提品质、强品牌、增效益”,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茶罐子;江门开平市大沙镇茶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亿元,通过开展欢茶谷等休闲农业产业项目,吸引大湾区游客打卡游玩……近年来,广东多地加快茶产业发展步伐,带动特色“茶产品”香飘万里。

  通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近年来广东省一批茶叶专业镇浮出水面。专业镇通过引进推广茶叶新品种、改植换种、引导扶持茶叶企业增加投入等手段提升品质,同时推进标准化种植示范推广应用,搭建质量追溯体系,把好食品安全关。依托企业项目示范基地,一批新型技术农民涌现,茶叶种植标准化、设施化、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升。“小品种”茶叶产业化发展凝聚力不断增强,以往村庄小茶农“单打独斗”的格局发生转变,茶叶种植、加工、流通、消费的产业链逐渐延长。

  “红山白毛茶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已成为‘朝中贡品’。”红山镇富农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浅星介绍。除了生产优质茶产品,省内茶乡也纷纷打起文化品牌展示这张牌。

  与此同时,各地纷纷强化市场化经营,打开电商交易市场,并积极参加各项产品展销会,主动带领茶叶“出圈”。据省农业农村厅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规模化基地干茶销售渠道电商规模扩大,销量同比增长7%。

  在如今的旅游市场上,“茶文化+旅游”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成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以茶为主题的乡村游、农家乐、创意园等项目层出不穷,让小茶山变身热门“打卡地”。2022年,广东共5条线路入选“春季踏青到茶园”“夏季避暑到茶乡”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涵盖清远英德市、河源紫金县、江门鹤山市双合镇、梅州市梅江区。

  在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谭砚文看来,广东目前品类丰富的茶叶市场是各地多年来推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化产业发展的结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更具地方特性的“小品种”茶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使消费者对茶叶有了更多的选择。

  谭砚文认为,发展小品种茶产品,下一步各地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在质量上下功夫,结合地方特色,力争做成独具地域特征的品牌茶叶。“思考如何提质、如何提升小品种茶的文化内涵和产品特色,是小品种茶应该走的道路”。

  关于小品种茶未来的发展,谭砚文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强化质量,注重做强而不是做大,不宜盲目扩大规模。二是在价格上,应走大众化的中档路线,追求产品的高性价比,避免与名牌茶叶争市场。(朱嘉乐)